【写作说明】:现在家里的各种电器设备都在搞智能化,可以通过WIFI、蓝牙等方式接入家庭网络。躺在沙发上,用手机上的app或者智能音箱就可以实现开关空调,调节灯光亮度等操作。 用手机或者智能音箱都需要我们主动操作,懒的还不够彻底。最高级的智能应该让使用者感觉不到智能的存在,这就需要各种传感器来采集数据,用这些数据来驱动设备的开/关/大/小。
今天,它来了,一只小小的小米人体探测器。
申请评测理由
智能设备的平台太多了,我低头看看手机,里面装了十几个app,最大的问题就是占用的空间多,换手机的时候要挨个重新下一遍,还容易遗漏,其次就是各自为战,难以实现智能化的联动,所谓的智能化只是让手机app代替了传统的遥控器。 米家是我所知道的内容最丰富的智能家居平台了,算上这次的人体探测器,一共接入了10台设备,这也意味着我今后选购设备的时候对米家会有更多的倾向,以实现更加丰富完整的智能化体验,在越来越懒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这次申请的小米人体传感器主要和客厅的灯进行联动,实现开门即亮,或者夜间自动小夜灯功能。
外观展示
白色纸盒包装,正面简洁大方,背面参数详细,小米的产品多数用的这个风格的包装。
拆出来看看,里面包括传感器的主体、一个支架还有一个双面胶贴。通过对纸盒包装的剪切、折叠,把传感器主体与支架分开,避免了运输中的晃动挤压,给个好评。
传感器很小,拿个1元硬币做参考吧,直径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特别适合放在隐秘的角落 。
尝试了几次,发现支架并不能直接和传感器主体连接在一起。 说明书里是这样介绍的:握住人体传感器,逆时针方向旋转拆下电池盖,将支架上部对准电池仓,顺时针方向拧紧安装好。
按着说明书拧下电池盖之后,也就看到了CR2450电池(直径24mm,高度5mm) 。之前用的遥控器、体重秤里面的2032电池(直径20mm,高度3.2mm) 跟1元硬币的厚度差不多,和这个2450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弟弟了,下面还是用一个1元硬币做对比。
更大的尺寸意味着更大的容量,续航时间也能够大大延长。根据众测页面介绍: 在温度23摄氏度、按每天5小时高频触发+19小时低频触发+40次光照事件的条件下,电量可以用一年。
装回电池盖的时候注意下图画红圈的位置要对在一起,否则装不进去,这个在说明书里没有提到。
装好支架再看看,是不是机器人的头部? 如果有合适的身体组合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使用感受
外观展示结束,开始进入使用环节了,和所有的智能设备一样,要先绑定设备,再进行功能上的设置。
这个小米人体传感器应该还没有正式上市,最开始的时候设备绑定失败,后来小小值把米家的用户名搜集了一下,发给厂家开通白名单,第二天再试就可以了。
绑定之后就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了,会显示是否有人移动,以及环境是光亮的还是黑暗的,但是人体传感器是不能直接连wifi的,需要和带有蓝牙网关功能的米家设备连接起来。
设置页面里面可以设置超时无人移动的时间,还有是否有指示灯。既然选择隐秘的角落,那就不要有指示灯啦,还能省电。但是还找不到如何与其他设备联动,于是我决定到其它智能设备里看一看,家里的一台yeelight吸顶灯,还有空调伴侣都是带有蓝牙网关功能的。
在yeelight的设置界面里,找到了“智能场景”这一项,点进去就看到推荐的智能搭配方式,用到的小配件包括无线开关、人体感应器、门窗感应器以及可以接入米家的智能门锁。 点击相应的图片,就会跳到相应的商品页面,方便我们购买能够匹配的产品,免得买错了不支持。
在智能场景页面的右上角有个“+”号,点进去就可以定义智能化场景了。
先选择条件,我里我选择了人体传感器,然后就会看到更详细的触发条件。因为首先想解决半夜起来上厕所要开灯的问题,于是我选择的触发条件是有人移动且环境光暗,当符合这个条件的时候,就执行打开客厅的灯这个操作。如下图
还可以根据作息情况,为这条指定设定执行时间,避免自动化操作干扰了正常的生活。比如晚上9点到第二天6点是常规的睡觉时间,那就可以设定在这个时间段才执行智能化场景的设置。
家里这个灯设置了默认亮度,晚上起来突然亮起来还是挺刺眼的,这时候可以在智能场景的执行里面添加后续动作,开启夜灯模式,基本上是瞬间变成夜光模式,不会影响到后续的睡眠。
灯开了,上完厕所就可以直接回房间了。关灯的任务仍然交给智能化场景:
家里还有个小米的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和空调联动的,但是毕竟家里不是24小时都有人,单纯靠温度来触发空调的开关也太土豪了点。 有了人体传感器,就可以两样传感器组合起来用了,在温度过低,同时有人移动的情况下打开空调, 如果长时间没有人移动再关闭空调。
小米人体传感器,敲开了通往智能化生活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