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早在2016年,我还在读大学,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大疆发布的Mavic pro,顿时被惊艳到难以忘怀,但是它6499的定价让我望而却步。那个时候要是在学校看到无人机,必然会有一群男生驻足围观。从此,无人机也成了我心中暗暗定下的一个目标。
截图来自dji官网
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是由于工作性质,我也经常需要外出踏勘,四处游历,多少并不算枯燥。项目前期每次去看现场,用手机拍回来很多照片,结合卫星图和地图做前期分析,始终会漏掉一些信息。而且对于具有景观资源的住宅项目,在方案阶段很难分析到不同楼层高度上的景观资源。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要一台无人机,从上帝视角观赏大地,总是会有不同的发现。
趁着今年双十一,入手了教育优惠MAVIC AIR 2,原价带12期免息,送DJI care。这个价位这种配置对于我这种没飞过几次无人机的新手相当友好,尤其是有带care,我可以更从容的使用无人机。
MAVIC AIR 2 与 MAVIC MINI 2的选择
在我买air 2 的那天,mini2 还没发布。
对比了air 2和mini之后,深刻认识到air 2 才是对新手更加友好的机器,抛开一键短片及更全能的环绕拍摄,air 2 的避障功能更能够为我等小白避免炸鸡风险。
air2到手后第三天,mini2发布了,乍一看感觉非常香,很想把air2退了换mini2。但是简单对比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原因有四:1避障、2相机素质、3体积对抗风能力的心理影响、4懒得折腾。
截图来自dji官网
后来还发现air2的可玩性更高,环绕拍摄的时候可以选择画面中任意物体为主体进行环绕,mini2似乎只能以人为主体。另外air2支持拍摄4800万像素照片,这个也满足我的业务需求,符合我购买无人机的初衷。8K延时对我来讲可有可无,但是哪天要是突然想去拍点东西,这个功能必然能使air2比mini2高出一截。
开箱
开箱印象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打开盒子,看到AIR 2本体。
抬起层板后,看到遥控器和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装的就是桨叶、数据线、充电器和各种纸片等。
来个全家福(充电器忘记放进来了)
细节概览
可以说是非常惊艳了,我个人对这台无人机整体的工业设计相当满意,底部的金属外壳有点汽车底盘装甲的味道。
电机位置,可以看到里面的线圈,塑料支架的内侧还做了倒角,转轴和唐璜看起来质量很好的样子。
机头,这个球状的镜头盖子也很好看,充满了科技感。
屁股全是孔,后避障、扬声器(我猜是),机翼折叠状态下还能看到起落架上的两个灯。
遥控器
遥控器本体
手机支架拉出后,数据线可以收纳在凹槽内
摇杆可以收纳在遥控器尾部的凹槽里,设计得挺巧妙的,凹槽内壁为橡胶材质,阻尼感刚刚好,有效防止摇杆从收纳区域脱落,也不影响取放的手感。
遥控器的外壳和飞行器本体应该是一样的材料,磨砂处理的表面对握持很友好。
其他配件
随机配的数据线。
遥控器本身的接口是C口,所以随机配了C-C,C-L,C-micro USB这三种数据线。
充电器。
安装
按照说明书,首次使用电池要先充电激活。
参考说明书准备装机
四个桨叶分别按黑色和灰色两种颜色对应两组电机。
初次安装上桨叶
安装完成
手机上下载dji fly这个app,连接遥控器,并激活无人机。
大功告成。
使用体验
老家的山
拿到无人机后的第一个周末回了老家,跑到乡下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尝试了各种功能,深深感觉一块电池不够用。
这张照片是下午五点左右在山里面拍的,ISO 100,飞行高度约200m。飞上去之后在手机上设置好全景模式之后,一键拍照。
项目现场记录
今年手头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在山东,由于前期各种变数,加上上半年疫情的原因,甲方一直没有委托测绘单位对用地范围进行测绘,我也就一直没有周边信息的做了几个月设计。这块地有600多亩,以至于每次去现场都看不清楚征地拆迁情况。特别是之前去,外围还有一些民房没有拆除,更是看不见场地内部的情况。再加上google earth卫星图太旧了,场地及周边情况无法真实体现。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有无人机了。
全景照片==> 180°,ISO 100,飞行高度约300m。
全景照片==> 广角,ISO 100,飞行高度约300m。
拍照==>48MP模式,ISO 110,飞行高度约420m。
另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1998年批的,2000年前后建成。甲方能提供的就只有一套非常有历史感的资料,不过好在这个项目有现场实测的地形图,周边的情况相对比较明显。这个项目上,有几栋楼是不拆的,新建建筑的位置在场地正中间,从外部道路不太看得见。初期确定展示面的时候,做了很多比较。到方案初步成型的时候,我还是很纠结展示面的效果。
正好这个时候新入手的MAVIC AIR 2发挥了作用,我马上带着无人机到现场飞了一圈。
自动模式,飞行高度约400m。
画面左边和底部这几栋高层都是80m左右高度。
全景照片==>广角,ISO 100,飞行高度约350m。一张照片,就能表达出基地周边的小范围关系,图上能清楚看到外部各级城市道路、周边建筑体量(普通住宅区、别墅区、棚户区、学校),甚至能看到一部分水系。同时这张图也能从建筑和场地现状看出周边地块的业态形式。凭这一张照片就可以清晰表达前期规划阶段考量的大部分外部因素。
拍照==> AEB。AEB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这个功能可以让无人机一次性拍摄3~5张照片,后期拖进LR可以自动生成HDR。如果固定机位往左中右三个方向拍摄三组AEB照片,甚至可以自动生成全景HDR。靠这种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压榨AIR 2 的相机性能。这张照片仅合成了HDR,其他参数都没调整过,整体观感还是非常好的。
我的业主是一对年轻有为的夫妻,还记得那天开完会,他们对着航拍照片深深感慨的场面。
综述
这台MAVIC AIR 2实现了多年前的小目标,满足了我换个角度观察世界的愿望。我忘不了第一次飞上天俯瞰大地的震撼和欣喜,同样也期待着往后的飞行能拍出更好的照片和视频。
但是如果重新让我选择,我很有可能会选择mini2。实际使用的半个月中,飞了20几次,没有触发过一次避障系统。作为新手,我都选择空旷开阔的场地进行起降。在山东的时候飞到380m左右就会有强风报警,我就降低高度往回飞一点,等强风过了再继续飞。最激进的一次是从车顶上的天窗起降,但同样也选择了较为开阔的场地。再者,我不是视频工作者,即便拍了视频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剪辑,所以4k60帧或者8k延时,功能本身于我就有点多余。当然了,最近每次飞都会顺便拍些视频,都是4k60帧或者8k延时,视频放出来看会发现整体效果非常震撼,但是运镜确实不行。
根据我购买无人机的初衷:上天看看,拍拍现场,mini2确实能够在我小心使用的前提下完全满足我的要求,并且拥有价格更友好的配件。但是如果是爱好者想拍些气势宏伟的大片,视频,air2作为入门级产品相当值得推荐。
本文仅记载开箱记录、初步体验感受,不喜勿喷,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