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为海外记者兼职商业摄影师,我每天有1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都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上。每天早晨8点从一睁眼到凌晨2点,都是我的非休息时间。这期间,我需要写2篇新闻稿,3篇数码测评或是生活类测评,修20张图,拍1组以上的棚拍,赶上业务多的时候,我还需要以宣传片导演的身份出现在片场。生活忙碌,但我从未停歇,生病了也是……
我想,这一定是很多影视从业者的现状吧。我看着满肚子的肥油,问问自己:“你多久没有运动了?”
四年吧,我没参与过任何体育活动。
从机械手表到智能手环的观念转变
老实说,我早几年挺古板的,手上戴的只喜欢万国、欧米茄、卡地亚,但凡它带一点儿电,我都不会选择把它戴在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得意识到,周围有太多的人因为工作忽视健康问题,熬夜、久坐、暴饮暴食,他们开始便秘、脱发、失眠……
我觉得我也该换个智能手环来督促我健康生活了。于是,我在2016年有了我的第一枚手环。不过那时候技术不够成熟,我那枚杂牌手环需要一天一充,这就意味着充电的时候它不能检测我的睡眠状态,没过多久我就把它弃之不用了。
这次是一媒体朋友给我说要不要试一下全面屏的荣耀手环6,充一次用半个月左右。我觉得可以试一试,这不,我就借来了一支。等到下个月,我再还给她哈哈哈哈。
手环也玩全面屏
很多年前,你们肯定没少听说过ID无边框,可是引领了一阵子电视无边框潮流,后来网友还无情地嘲讽贾老板。现在好了,就连手环也玩起了全面屏设计。这次的1.47英寸超大AMOLED屏幕比上一代大了一半,在这块大屏幕上,我能看到的内容也更多了。我觉得这跟智能手表只差了一个安卓系统架构。
更大的机身,我能够放置更大的图片,同时得益于高分辨率,我能看到的图也更清晰了。当然,快速菜单里,我能操作的也更多了。
再度选择智能手环的原因
我提到过,摒弃以前的智能手环就是因为用久了,续航让我抓狂,我想检测睡眠的时候,它却已经关机。
而这次,不一样了,我从借来它的第一天到现在,我都没有充过电,现在还有65%的剩余电量。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的人来说,顾不上充电是常有的事儿,不过这半个月的续航倒是能让我的拖延症再拖一拖。
时间成本上大大降低了,我再没有专门去等待它充电完成。休息之余把它放在磁吸式充电线上,人休息好了,手环也充好电了。
这次,我有注意到手环加入了血氧饱和度监测。这倒是蛮让我感到惊喜的,身为记者的我经常需要动脑,有时候工作太累了,我就会觉得疲劳困顿,心跳加速,但我看着还未完成的工作,我多少都不想去睡觉。
虽然身体是自己的,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不太在意,但我家人总是担心我,逼着我睡觉。很多人还不明白血样饱和度是什么?那我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一下,就是通过检测后,血氧浓度低于90之后,你就得休息了。我最近就是通过这个功能来检测我到底还能坚持工作多久。一般低于90我就直接睡觉。
同样,得益于TruSeen™4.0心率监测技术,它能够在我深夜码字的时候查看我的心率变化,突出静态心率过高/过低。
有好几次,我通宵码字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心脏不舒服,是心跳不齐的感觉。后来手环测了一下,确实都有所记录,基本从这之后,我晚上码字修图都会注意我的精神状态。
高续航让我能够在夜晚也坚持佩戴并检测睡眠质量,其中我的两次起夜也被它精准地记录下来,说到这我还怪不好意思的。
这个界面的运动三环还挺有意思的,每天的运动有没有达标,一看便知道。像我这种懒汉,我都是经常不能达标的,最多也就能够完成1/4的任务。为了让它排满一圈,我可没少下功夫。它支持很多种运动类型,但我却后悔自己不会那么多运动,也就只能跑个步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肥油肚子。
算是它起到一个督促我去调整作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个辅助作用吧。工作太忙,抽空确实该给自己的肥油肚子减减肥了……
写在最后
成为打工人的这几年,我把精力放在了工作上,确实也忽视了身体的锻炼,体型上的变化挺大的,尤其是我的腰和肚子,看着人不胖,可腰早已是肥油满满。我想,想在去改变或许也不算太迟,每天给自己设置一个指标,等待空闲的时候,就去锻炼,或许我只要去坚持,就能给腰减减负。
手环得要还给他了,功能方面我还挺喜欢,尤其是看血氧指数决定睡不睡觉。不过,就是每次佩戴由于表带的内卷设计,让我觉得别扭。磁吸式的充电,要是能支持无线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