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说,原则上一个省(区、市)只保留一个统筹建设的健康码,目前全国基本实现了健康码的“一码通行”。
毛群安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健康码的运用对人员流动、复工复产、复学复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健康码这个工具,实现健康码的“一码通行”也是公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国家卫健委通过基础数据的互认共享,会同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等部门制定了健康码管理与服务的制度,明确了赋码和转码规则,清理规范现有的各类疫情防控码,原则上一个省(区、市)只保留一个统筹建设的健康码,全国目前基本实现了健康码的“一码通行”。
毛群安表示,为了便利个人申领和使用健康码,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了相关举措。
一是个人凭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码显示的“无异常”信息或各地健康码“绿码”,即可在交通卡口、居住小区、车站、机场、港口、客运站、轮渡和开放运营的码头、医院、公园等地通行,无须申领和出示到访地的健康码。
二是完善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健康码。各地健康码要完善健康码亲友代办,一人绑定多人等功能,支持用同行家人、朋友的智能手机来代领健康码,这样就方便不太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出行。
三是允许纸质的健康码“绿码”或“无异常”通行。
四是经本人授权,可以通过查询身份证件等方式授权工作人员代查健康码,这样就方便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出行。
五是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六是加强健康码数据安全管理,坚决防止数据的泄露。
毛群安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广完善健康码的管理,确保健康码管理全国政策一致,标准统一,同时积极推动通过技术手段,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和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这些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里,无须本人填报。
建成互联网医院超1100百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1100家。30个省份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提升线上的监管能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果日益显现,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省份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各地迅速行动,创新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介绍,在医保支付方面,目前已经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纳入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参保人如同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一样,可以刷卡结算。国家医保局明确设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本条件,坚持线上线下同类服务合理比价的基本原则。
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类别主要涉及互联网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监测等,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部分医疗机构实现医保患者在家问诊、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天津、黑龙江等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纳入协议管理范围,辽宁等多个省市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山东、福建等地实现了处方开药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一体化。
相关资讯阅读:
百货小值菌又开启新的征稿活动啦!在这里借地儿宣传下:
这次是关于宠物的活动哦!不仅有征稿活动,晒物活动也在同步进行哦!难度真不高,而且只需满足条件就可以获得专属宠物认证勋章哦!努努力还有大奖等你拿回家!快快一起参与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