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是智能手表破冰的一年,3月份谷歌发布了Android Wear,同年三星、LG、Moto三家相继发布了搭载aw的智能手表,标志着智能手表真正进入消费者市场。从这一层面上讲,这部LG G watch可谓是aw的开山之作。一眨眼六年过去了,它在今天的体验如何?我想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简单聊一聊。
LG G watch(以下简称w100)处理器为4核a7的骁龙400,主频阉割到了1.2Ghz,显示屏为280*280。
过一下外观:
机身正面屏占比谈不上优秀,但对称的设计十分讨喜,再加上没有额外的元器件给人一种十分清爽的感觉。
侧面一样延续正面设计,边框由金属过渡到塑料。
背板是塑料材质,上方印着lg的logo下方是产品信息,左下角是充电触点。
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吗?这只手表几乎没有按键!唯一的按键位于充电触点上方(那个银色小圆点),大概是出于防误触的考量,徒手是按不了的(何止是防误触直接不让触),需要用圆珠笔或取卡针一类的的尖锐物品捅进去触发。
软硬件的设计和构造总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构造在今天来看简直反人类,但在体验过初代的系统版本后,我渐渐理解了这种设计的初衷。
w100出场搭载基于android4.4的aw1.0,但由于年代久远我翻遍xda也没找到包,所以这里用我能找到的最早的系统aw1.1(基于android5.1.1)代替。这时的aw比起手机更像是一块手表,操作十分简单:右划应用列表,再右划google助手一类的系统内置功能;
左滑退出或返回上一级;上滑通知,在aw1.1中通知是以卡片(card)的形式显示的,划来划去十分舒服;下滑菜单
这时候一颗按钮真的意义不大,一切操作你都可以在屏幕上完成。
而升级到最新的aw2.8后,一切都变味了:左滑右滑都是表盘,上滑通知下滑菜单,长按编辑表盘,应用列表以及返回上一级都需要按钮来完成。
很难说哪种更优,但按钮的加入无疑满足了使用者对更多应用的需求,用户能在小小的屏幕上快速到达他们想去的位置,使复杂的操作成为可能。 aw1.1后谷歌开始有意去适配含按钮的aw手表,现在来看是十分正确的决定。那w100就是时代的“弃儿”了吗?也不一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它则被定格在那个特定的瞬间,每次上手把玩都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时间点,那个没有千篇一律的全面屏没有新一代屏幕指纹的时间点,电子产品的外观“落后”,但设计却充满着新意,充满着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