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就是建党100周年的大好日子啦!今天我就来应应景,聊一个很“红”的地方——贵州遵义。
普通人一提起遵义,开会、转折点、红色旅游地;
而像我这样的吃货提起遵义,羊肉粉、豆花面、重口味爱好者的天堂!
我从贵阳连吃4天回来之后就领教贵州的好吃了,后台又有好多嬉游股东倾情推荐,这么看来,遵义的好吃程度也不容忽视啊。
遵义最出圈的就是羊肉粉了吧,还远不止呢,牛肉粉、牛筋粉、肉末粉、酸汤粉、脆哨粉、豆花粉、酸粉.....保守估计,粉面爱好者来遵义,每天不重样能吃上一礼拜!
除了每天各种碳水吃到晕头转向,整个贵州都是一个“小吃为王”的省份。
平平无奇的豆腐、洋芋和各种蘸水随意组合,就是遵义人最离不开的家乡味道。
挑一条5步一小店的小吃街从头吃到尾,都花不出去一张毛票票!
也别争全国哪里最能吃辣了,遵义人不仅吃辣凶,更掐着全中国辣椒的命脉——全国辣椒种植面积最大、全国最大辣椒交易市场、一年卖辣椒赚80亿元。
“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又狂又傲。
论出名程度,遵义的风景比不上安顺(有黄果树的地方),但好山好水让遵义人找到了另辟蹊径的致富经——酿酒。
不仅出产茅台,还有董酒、习水大曲、珍酒、鸭溪窖酒等等等等,一个镇登记在册的酒厂有600多家,夸张唉!
▲遵义人的“随便喝点”
而且贵州的交通确实比隔壁云南方便不止一星半点。
遵义不仅有新舟、茅台两座机场,从贵阳坐高铁50分钟也能到,对我这样的外省游客来说,灵活的公共交通绝对是加分项。
过年那段时间特别火的“茅台航班”活动,现在时不时还会有,抽个周末专门坐飞机去买茅台的人也不在少数的!
去遵义玩一趟,吃好玩好加上避暑之余,兴许还能赚个代购的差价?
嗜辣又嗜酸的重口遵义
以前丝绸、瓷器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现在的国民代表就是贵州特产老干妈。
但我听说贵州人回老家,是不吃老干妈的——因为每家都有一个“老干妈”。家中常备干辣椒、辣椒面、油辣椒,随时能从厨房变出魔法调料。
外面哪怕再简陋的小吃摊,也要配备2种以上的辣酱。
遵义种辣椒、产辣椒,遵义人吃辣水平自然也不能小觑。
别人辣椒是下饭,遵义的糟辣椒就是独当一面的一道菜。
大学有个遵义的同学,把干煸辣椒当零食,每次返校,“寸土寸金”的行李里还要装下一大瓶家里炸的油辣子。没有什么思乡的情绪,是一勺油辣子解决不了的。
不仅能吃辣,遵义人还会吃辣。
蘸水是贵州食物的灵魂,而遵义的辣椒就是蘸水的主角。
遵义人吃饭前先打蘸水,里面讲究也多,像蔬菜、肉类、水产的蘸水都不同,最最爱的洋芋还要给单独配一种,蘸水的调配公式写进每个贵州人的DNA里。
再教你一招,在遵义夸东西好吃,也要从辣椒夸起。
如果你说这家店的食材新鲜、做法高超,老板可能会客气地跟你点点头;
但如果你夸“辣椒真滴香喔”,老板估计要笑到合不拢嘴,再跟你聊上好一会儿他们家做辣椒酱的秘诀。
能随时续命的遵义羊肉粉
带着爱吃辣的强烈印象,再说到遵义最有代表性的美食——羊肉粉。
南方吃羊的先天条件没有北方出色,但遵义偏偏把一碗羊肉粉做得有声有色,跟辣椒好也有关系!
羊肉粉在遵义是最常见的早餐之一,一碗合格的遵义羊肉粉=本地山羊肉+秘制辣椒+偏粗的酸粉。
正式开吃之前,先尝一口羊汤的本味,这既是测试羊肉水准的基本步骤,也是让你选加哪一种辣子的考虑时间。
哪怕是再小的店面,每张桌子上至少也要摆上油辣椒和糊辣椒两种辣椒调料。
而且虽然一碗羊肉粉也就10块钱上下,但辣椒基本上都是不用现成货的。
油辣椒味道直率浓郁,给舌头的刺激都是最直接的当头一棒;糊辣椒则是自带焦香,有种深烘咖啡豆一样的厚重感,后劲足、回味更加上头。
优秀的油辣子要做到鲜香提味,却不能抢羊肉的风头,两者相辅相成,堪称经典。
董公寺戴家羊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