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商品自购。
※本期荐书:《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童年的消逝
译者: 章艳
作者: [美] 尼尔·波兹曼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5
豆瓣评分:8.7分
※书籍介绍 ※
《娱乐至死》这本经典版本很多,今天和大家推荐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除了《娱乐至死》外,还有《童年的消逝》可以作为注脚。
《娱乐至死》讲的是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于是,所有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成为娱乐的附庸。
而《童年的消逝》讲的是在电视等媒体的影响下,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两本书的内容都指向新兴媒体,都指向了公众讨论的严肃性下降上。
※秃老师点评 ※
《娱乐至死》是一本常常被引用,但又常常被误读的经典。
最简单的例子,一旦出现哗众取宠的例子,很多人就会说到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但实际上,《娱乐至死》是讨论的关于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由于载体的不同,导致任何公共事务开始了新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本书是一个中性词,当然,如果你去看教育那一块,会发现即便是芝麻街,也被波兹曼diss了,那是什么玩意?!
而芝麻街都已经50年了。
所以,如果要探究《娱乐至死》这本书的本质,我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首挽歌,正如书中所说,“是对20世界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沉默,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
作者花两个章节来描述逝去的印刷时代,再花上六个章节来说明电视时代人们在政治、宗教、教育和其他公共事务领域所发生的改变。印刷术时代,当古登堡的孩子们将语言付诸于印刷机时,语言也就脱离口头语言成为一个想法、一个事实或呃观点,而电视时代同用于陈述的语言或其他口头交流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图像要吸引人。
于是乎,波兹曼有理由相信,林肯在电视时代是当不了总统的,而“再残忍的某手,再具破坏力的地震,再严重的政治错误,只要新闻播音员说一声‘好……现在’,一切就可以马上从我们的脑海中消失”,因为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段,不具备推论性,所以我们也没有发现观看电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但波兹曼忽略了一点,载体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受众的变化。
人们也不仅仅通过简单的传媒获取知识,卡耐基修建的私人图书馆在当时的年代确实起到了大众“启蒙”的作用,而现在各种教育却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请相信《芝麻街》不是给孩子教学的,它只是让孩子充满兴趣的。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已经有更多的冗余时间用来放松自己——拜托,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就让我看看八卦吧。
不容否认,现在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危言耸听了,但本质则是工作和生活的分离,生活多出来更多的时间进行娱乐。
很显然,娱乐还没有达到致死的地步,相反的是,正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分工的细化,人们才能有着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来至死娱乐。